"汉武帝"有6个儿子,个个都很优秀,为何选刘弗陵继承皇位?
据文献记载,汉武帝刘彻共有六个儿子:太子刘据是皇后卫子夫所生;老二齐怀王刘闳是王美人所生;老三燕王刘旦和老四广陵王刘胥是一母同胞的兄弟,生母是李姬;老五是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刘髆;老六就是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,生母是颇具传奇色彩的钩戈夫人--赵婕妤。
汉武帝的六个儿子都非平庸之辈,有的擅文,有的习武,都称得上优秀,可他却为何放着几个年长的儿子不立,最后却选择年幼的刘弗陵做自己的接班人呢?
(资料图片)
这事要从发生在征和二年(公元前91年)的"巫蛊之祸"谈起。晚年的汉武帝体衰多病,经常疑神疑鬼,喜怒无常,有一次他梦见几个偶人用棍子抽打他,惊醒后认为是有人下蛊诅咒造成的,于是历史上著名的"巫蛊之祸"爆发。
武帝派酷吏江充、苏文、韩说等人去调查,这几个小人肆意栽赃陷害,先后有几万人无辜被害, 丞相公孙贺父子、甚至武帝的亲女儿阳石公主、诸邑公主和其侄长平侯卫元等权贵也相继被"巫蛊"案牵连而遭诛杀。
江充唆使他人诬告太子刘据在东宫中用偶人"厌胜"诅咒武帝早死,征和二年七月,遭奸人诬陷而百口莫辩的刘据被迫起兵,他先假传圣旨捕杀江充、韩说,再派兵控制长安各要害部门。苏文侥幸逃到甘泉宫向武帝报告太子举兵反叛一事。
汉武帝本来对太子诅咒自己一事将信将疑,如今闻太子悍然举兵造反,勃然大怒,令丞相刘屈氂率兵擒拿太子,两军在长安街巷上血战数日,战况惨烈,端的是死尸枕藉,血流漂杵,太子兵败逃亡,后在京兆湖县泉鸠里自杀,他的两个儿子(武帝之孙)被随后前来搜捕官兵所杀。卫皇后随即也自杀了。
太子谋反冤案被昭雪后,武帝哀恸懊悔不已,下令在长安建思子台以寄托哀思。之后数年,陷入深深自责的汉武帝一直都没有立太子。
汉武帝的次子刘闳早夭 ,三子燕王刘旦在"戾太子"刘据兵败自杀后上书父皇,主动请缨愿率燕兵进京保卫皇宫,武帝大怒,将刘旦派来的使者斩杀,还下诏削去刘旦的三县封邑。四子广陵王刘胥自幼好武,有勇力,但为人骄奢淫逸,嬉游无度,日常行径举止毫无法度,为武帝所不喜,因此未被立储。五子昌邑王刘髆是李夫人所生,其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。
征和三年(前90年),贰师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谋划立刘髆为太子,事发后李广利被迫远遁大漠投降匈奴,刘屈氂被腰斩。 刘髆死于后元元年(前88年),次年他爹汉武帝也死了。刘髆的儿子海昏侯刘贺倒是大名鼎鼎,他虽当了皇帝,但在位27天就被权臣霍光废黜,被贬到今天的江西永修作"海昏侯",他是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帝王。
后元二年(前87年),汉武帝一病不起,他预感到自己即将油尽灯枯,便在病榻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。
同时,武帝封霍光为大司马、大将军 ,金日磾为车骑将军,上官桀为左将军 ,桑弘羊为御史大夫,命其共同辅佐皇太子刘弗陵。之前,担心自己死后子少母壮,为避免前朝吕后干政的事件再次重演,武帝逼迫刘弗陵的母亲赵婕妤(钩戈夫人)自缢而死。
汉武帝死后,刘弗陵继位,是为汉昭帝。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重用权臣霍光、金日磾,一举平定了上官桀、桑弘羊、长公主等人发起的政变,并诛灭了上官桀、桑弘羊三族。鄂邑公主、燕王刘旦等参与了武装政变,事败后他俩自知不得赦免,先后畏罪自杀。
元平元年(前74年),汉昭帝刘弗陵病死于长安未央宫,年仅21岁。他才具平平,幸得能臣霍光辅政,因此在这段时期内大汉也算海晏河清,"百姓充实,四夷宾服" 。